实验室在贝类线粒体自噬方面取得新进展

发布者:生命学院安全责任人发布时间:2022-04-15浏览次数:12

实验室贝类线粒体自噬方面取得新进展


近日,实验室在长牡蛎中解析了线粒体自噬途径。研究成果在细胞领域期刊《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(IF=6.684)上发表。孙洁洁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,吕晓倩硕士和冷金源硕士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,宋林生教授和王玲玲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。

线粒体选择性自噬,也被称为线粒体自噬,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过程,能够及时清除损伤或多余的线粒体,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。本研究根据线粒体自噬途径的蛋白序列,从NCBI中筛选长牡蛎线粒体自噬途径关键组分。共有10个线粒体自噬过程相关基因被鉴定,包括NIXFUNDC1PHB2CardiolipinP62VDAC2MFN2PARLMPPOPTN它们与人的线粒体自噬途径的同源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,并且在长牡蛎的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。在CCCP处理下,血淋巴细胞中线粒体探针JC-1单体的信号显著升高,JC-1聚合物的信号显著降低。在CCCP处理下,血淋巴细胞中的溶酶体可以与LC3和线粒体发生共定位,并且膜和单膜的液泡状结构在血淋巴细胞中也被观察到。此外发现血淋巴细胞中线粒体探针JC-1单体的信号和LC3Ⅱ的含量在灿烂弧菌刺激下也升高。在灿烂弧菌刺激下,血淋巴细胞中的LC3可以与线粒体发生共定位,且自噬的水平也显著升高。 这一结果首次证实了软体动物中存在完整的线粒体自噬途径,进一步研究软体动物线粒体自噬的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数据基础,同时了解线粒体自噬途径的进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。

长牡蛎线粒体自噬途径


该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蓝色粮仓科技创新”重点专项2018YFD0900502)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32173002,41961124009的资助。

论文链接:

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articles/10.3389/fcell.2022.885478/abstract